2021年7月23日,韩国釜山大学中国研究所主办的讲座“文艺与政治的歧途:鲁迅与左翼”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亚太研究所副所长钟诚担任主讲人。

在本次讲座中,钟诚副教授首先围绕“鲁迅是谁”以及“为什么是鲁迅”这两个话题简单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接下来重点以鲁迅为案例论述了“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一般性思考”,指出文学中包含了多种具象的、非概念化的思考,而对政治的理解需要把握如下关键词:观念、利益、权力、制度。政治与文学之间最直观的联系或许体现在意识形态层面,但事实上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远比这复杂,钟诚副教授对此简洁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文学与政治关系的三种模式:A文学为政治服务;B文学抵抗或批判政治;C为艺术而艺术。他进一步从学理层面对上述模式进行了解释。
随后钟诚副教授介绍了当下鲁迅研究的几种不同路径和日韩学界在鲁迅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向大家展示了个人的研究方向是如何从“革命鲁迅”向“政治鲁迅”方向推进,以及如何尝试寻找鲁迅与政治产生关联的深层次线索。此外,他还以鲁迅对阶级论的接受和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案例,向大家展示了具有更多复杂性的鲁迅形象。
最后,钟诚副教授尝试从学理层面分析鲁迅思想中的困境,尤其指出了鲁迅思想中存在的改造国民性与变革制度之间的循环推理。针对此,钟诚副教授认为,从现代政治学的观点看,微观制度的变革比通过观念启蒙的改造国民性更具有可操作性,更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学习效应和互动模式。同时,他也认为,鲁迅思想中对于“立人”的强调、对于奴性的反思之于今天已然迈进现代的中国和东亚地区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批判性资源。
在讲座的评议交流环节,主持人孙萍博士简单总结了本次讲座,认为钟诚副教授的演讲为大家带来了一种不一样的鲁迅形象,不只专注于其文学,更看到了鲁迅思想层面的矛盾和贡献。随后中国研究所所长金承龙教授指出,鲁迅在韩国是非常有名的,对于韩国知识圈的影响很大,他提出一个问题,即21世纪的现代中国人又是如何看待鲁迅的,抛开课本上的鲁迅印象,人们心中真实的鲁迅是什么样的?钟诚副教授就自己的观察及研究经验做出了回答,他认为,当代中国人对鲁迅的主流看法是将其视为批判知识分子的象征,重视鲁迅对各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权力压迫现象的批判,赞赏其有深度的自我反省。同时鲁迅在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心中成为了一种信念感的存在,并且他们会在网络时代将鲁迅的形象以一种轻松又不乏深度的方式予以表现。另外,鲁迅对于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来讲,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界、思想界前辈。比如很多年轻人会关注鲁迅在“平面设计”方面的天赋,认为鲁迅的设计风格既包含传统的因子亦充满十足的现代感。
鲁迅是一位在中国乃至东亚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物,本次讲座通过展现其人其思所存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鲁迅形象。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以更理性、更客观的态度来审视我们迈入现代的历程以及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想象。
撰稿人:朱凤懿
图片:朱凤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