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人民解放军32179部队马紫晶副研究员(上校)、王启超副研究员(上校)等一行访问了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并举行座谈会。亚太研究所所长杨鲁慧教授主持了研讨会、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马风书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淑兰教授、公共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刘琳教授、亚太所副所长赵玙佳博士、亚太所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鹏权博士参加座谈并发言。研讨会就“后疫情时代中国周边安全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亚太所所长杨鲁慧教授首先介绍了参加座谈会的嘉宾,然后由山东大学国别区域备案中心各主任介绍当前中国周边外交现状。

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马风书教授认为,目前中国与俄罗斯外交关系较好,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较强,中国通过多边协调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保持与中亚诸国稳定的安全关系。因此,中亚地区传统安全领域的风险较小。然而,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挑战依旧存在,主要包括恐怖主义问题,跨境种族问题,中国与伊斯兰世界关系等,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淑兰教授提出,近年来印度与中国边境冲突频发,中印友好关系面临挑战。她还认为近年印度与蒙古基于藏传佛教的交流日益紧密,且印度还表现出向中亚扩张的意愿,这些新的动向需要得到中国的密切关注。

亚太所所长杨鲁慧教授在发言中认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周边的地区格局与秩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的东亚区域格局也面临着再选择和再转型以及再调整问题。中国周边领土纠纷和海洋权益争端及地区安全稳定问题日趋凸显,造成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的态势。构建安全稳定的中国周边国家关系需要注重把握好“四个平衡”关系。一是,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周边关系必须处理好“义与利的平衡”;二是,需要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的“远与近的平衡”;三是,需要好中国在地区共建与引领的平衡;四是,中国的主权安全与周边共同安全之间的平衡。

参加座谈的其他老师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公共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刘琳教授介绍了公共治理研究院有关情况以及近年来与亚太所的合作情况。赵玙佳副所长从日本的地区外交发展出发,指出日本自民党将长期执政,且日本的地区外交政策将具有更高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变革性。这意味着,日本将更多的从自身战略需求和国家利益出发,制定地区外交政策。因此对日本战略需求和国家利益的研判非常重要。此外,日本国内政治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需要密切关注日本内政的动向。王鹏权副主任重点分析了安倍卸任后,日本国内政治的不确定性。并从大国关系竞争角度出发,指出美国大选后,美国政府对华竞争的基调仍不会出现根本变化,但如果拜登成功获选,美国可能更强调同盟战略,更强调运用国际规则制衡中国(包括重启经贸“两洋战略”),更强调多边主义的合作空间和美国在多边领域的主导权。
赵玙佳供稿
2020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