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本所首页|本所简介|研究团队|本所动态|科研成果|留言薄
最新动态
· 亚太所所长杨鲁慧参加“东北亚...
· 亚太所钟诚副所长、法帅副教授...
· 《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 亚太研究所举办“社科与人文”...
·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举办“社科...
·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与上海合作...
· 山东大学与日本山口大学共同举...
· 亚太所所长杨鲁慧参加第十一届...
·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成功举办“...
· 亚太所召开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
学术活动
您的位置: 本所首页>>学术活动>>正文
亚太研究所所长杨鲁慧赴印度参加学术会议
2019-04-12 19:43  


221-27日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杨鲁慧教授和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组织的山大学术代表团一行七人应邀赴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防研究所、圣雄甘地大学等机构进行主题为“中印政党政治与现代化道路”的学术交流。

222日上午,在尼赫鲁纪念馆/图书馆举行的圆桌会议上,中印两国学者就政党政治、经济关系、大国外交等议题进行广泛探讨。

政党政治方面,印度学者Shri Shakti Sinha介绍了印度的民主和政党政治概况。作为议会民主制国家,印度政治最大的特点是多党制和多元化民主。印度的政党数量较多,政党之间的权力更迭、联盟与对抗,种种不确定性在老百姓眼里早已习以为常。但与英美法国家不同的是,政党领导人和政府领导人是分开的,公务员不属于任何一个党派。无论哪个政党赢得选举,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会发生变动,这一方面保证了他们不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获取权力上,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政府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强的问题。

崔桂田教授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治理的时代背景和基本经验进行了阐释。他指出,中印两国虽然政党制度不同,但都以人类进步为逻辑,为政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无论是哪种政党制度和民主方式,执政党都要得到人民的支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经济方面,Priya Bhalla博士介绍了甘地的经济思想,认为甘地对简约、自律的生活的追求、对非暴力、民族主义的主张等等,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Kishiore Desai先生介绍了印度当前面临的经济问题,认为虽然GDP总体规模已经达到2.7万亿美元,但人均GDP较低。当前,通货膨胀在印度是个非常敏感的政治话题。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发展农业经济,降低对石油的依赖,提高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创造就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等,都是印度政府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李济时教授就中印两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比较。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印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印度宪法规定,印度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中印之间虽然政治体制不同,但都有一个庞大的人口规模和相对贫困落后的经济,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只不过时间有先后。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有计划的市场经济,最终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印度的经济变革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略晚于中国。从印度的经验来看,很显然,民主并不一定能导致经济增长。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也带来了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例如假冒伪劣商品、信用危机、贫富差距、社会不安定等等。为解决上述问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在被“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所取代。

外交方面,Sanjay Pupipaka先生介绍了印度外交政策的新动向,认为中印两国应该增强互信,中方应理解印方在跨界水资源合作、信息共享、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关切,在清洁能源、应对污染、发展农业方面与印度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杨鲁慧教授认为,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在解决水资源共享方面已经有成功的案例。中国与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建立了合作机制。因此,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印之间的水资源共享问题也会得到妥善解决。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从发展中大国转变为新兴经济大国,对外政策也从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加者。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背景下,中国应处理好“和平崛起”与周边大国对外战略、国家安全利益与周边合作安全、周边战略与美国印太战略、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建设与美国主导的全球同盟秩序之间的平衡关系。

蒋锐教授指出,中国政府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印度的参与和支持。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印关系的良性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印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合作的倡议,要解决的是发展问题而非安全问题。虽然中印两国存在分歧和争端,但两国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远没有达到对抗的程度。中国应特别关注中孟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并通过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以及中印对话机制等加强两国政府间的对话和沟通,通过密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增强两国的战略互信,不断消除印度政府和民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疑虑。

赵婷副教授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随着“亚洲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欧命运共同体”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随着“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和亚投行的推进,中国不仅开创了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更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聚焦起来,调和利益冲突,寻求利益共享,成为了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222日下午,中方学者应邀到访印度国防研究所,就双方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交流。关于印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立场,印度学者表示,印度并没有表示反对,只是希望中国政府能够就此披露更多的信息和细节,因为中巴经济走廊关系印度的领土完整和主权问题。对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的新变化,印度国内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些人比较理解并支持;有些人比较担忧,甚至担心影响未来的中印关系。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中美之间关系的变化。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既有经济措施,又有军事措施。相较而言,印太战略可能对邻国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对于中国来说,采取更加灵活的外交政策可能更加有益。双方还就中美贸易摩擦、网络安全、官僚机构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问题交流了看法。印度国防研究所将最新出版的两部研究成果——《中国在亚洲不断崛起的战略雄心》《印太地区的的印中日关系:观念、利益与基础设施建设》赠予中方。

225日上午,中方学者到访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与该院师生进行交流,著名学者谢钢教授主持了见面会。谢钢教授介绍了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东亚研究所的学术方向、博士生和副博士的培养情况及中印关系的最新进展。他指出,最近一年,尤其是武汉会议以来,中印关系的发展掀开新篇章,高层互访频繁,两国间在边界、反恐、贸易及地区经济合作问题上取得新进展。印度学者指出,印度国内在“一带一路”倡议上的态度上存在差异,有些人比较敏感,有些人则相对比较积极。印方的立场不仅取决于中国的倡议,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印度的多边主义外交政策以及国内的权力结构。在这一问题上,印度必须寻求达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个党派之间的共识。杨鲁慧教授回顾了中印之间关系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是双方友好关系的黄金时期,60年代因边境问题,两国关系降到谷底。8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发展出现转机。从长期来看,中印关系是和平的、稳定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共建、共商、共享”的过程,每个国家参与与否、早参与或晚参与都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在读博士、副博士十几人参加了交流。

226日上午,中方学者应邀参加了在圣雄甘地大学举办的“当代中国”国际论坛。印方学者认为,在印度,中国正在逐渐成为热点话题,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但中国正在用软实力影响世界。此次学术交流对于印度学者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中方学者分别从政党治理、政党制度、新型大国关系等方面对中国的现状进行了介绍。

杨鲁慧教授在会议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背景下提出的,开启了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新进程,目标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观。除学术交流外,中印双方还就感兴趣的合作领域进行了探讨,如合作项目研究,互派访问学者和留学生等。李济时副院长介绍了山东大学的中国学研究项目,谢钢教授介绍了尼赫鲁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的访问学者项目。圣雄甘地大学国际关系与政治学院托马斯教授说,当地许多学生对中国非常感兴趣,因此需要汉语教师,如果中方要设立孔子学院,应首选喀拉拉邦。

印度作为中国周边的大国,在中国外交政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和平崛起后,改变了政治经济格局,打破了地区权力平衡。对中国来说,如何与周边国家一起构建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考验着大国外交的智慧。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印度的积极参与。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仍需加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以便减少误解,促进合作。此次学术交流让印方学者看到了中国积极开放的态度,也让中方学者感受到印度方面的关切。双方达成的共识是,两国应该携手合作,互相理解对方的敏感,建立更多的对话平台,推动复杂而微妙的中印关系向前迈进一步,共同构建和平稳定的地区秩序。


到访机构简介:

1、尼赫鲁大学的全称叫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简称JNU), 是为纪念印度历史上第一任总理加瓦哈拉尔·尼赫鲁而建立的文理综合性大学。尼赫鲁大学成立于1969,占地1000英亩。该校主要以培养研究生和进行科学研究为主。1970年印度国际研究学院(India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与尼赫鲁大学合并,成为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the 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

2、圣雄甘地大学(Mahatma Gandhi University)成立于1983年,是位于喀拉拉邦的一所公立大学,占地面积110英亩。圣雄甘地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印比较研究、当代中国的政府权力、社会变革、市场改革等,并为印度的学生、学者和教员提供到中国相关机构进行交流的机会,促进双方之间的学术交流。

3、印度国防研究所(The Institute Defence for Studies and Analyses,简称IDSA)成立于196511月,总部位于新德里,是印度国际关系研究方面的智库,主要关注战略问题、安全问题,为印度政府的文职人员和军人提供培训。具体研究领域包括:东亚、南亚、俄罗斯和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和美国、军事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恐怖主义和国际安全问题等。由国防部出资,但不隶属于任何党派,属于自治机构。IDSA在印度外交和安全方面的政策制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指数排名,2013年度 IDSA的世界排名为552016年和2017年的排名分别为105412017年在印度智库中排名第一。





关闭窗口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邵逸夫科学馆; 山东省青岛市滨海路72号华岗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