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日下午,应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和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邀请,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论坛日韩工作组组长兼高级研究员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er)参观考察了亚太研究所并与两所师生进行了学术座谈。座谈会由亚太研究所所长杨鲁慧教授主持。
杨鲁慧所长首先对米勒教授等学者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且介绍了亚太所在座的硕博研究生各自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办公室主任金淑霞博士同样欢迎米勒教授的到来并介绍了当代所在场学生的研究方向。在听了每位学生的研究方向后,米勒教授认为这会是一场非常多领域多视角的学术交流活动。
米勒教授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为在座的师生分享了他近期的研究成果。他从海洋角度分析了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在亚洲构筑的安全网络。他首先回顾了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安全战略,期间美国实行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在亚太地区构建了如“洋葱”般的三层同盟体系,包括双边同盟、三边同盟和多边同盟。与奥巴马的理念似有不同,特朗普是一种商人思维,更青睐国与国之间的双边同盟。特朗普拟增加540亿美元国防预算,削减37%非国防预算。大力加强海军建设,给中国带来崛起的压力。米勒教授认为,中国在亚太地区至少面临来自五大方面的压力,包括经贸、东海、南海、台湾、朝鲜半岛。其中,他认为东海地区的矛盾并没有看上去如此和缓,在这一地区,中日关系的紧张是非常危险的,钓鱼岛事件的影响远没有散去,今后东海地区的岛争问题或许还会发生。日本在美国的同盟体系中扮演着绝对的重要角色。
在分享了米勒教授的观点后,同学们积极提出问题并且阐述了自己的见解,问题涉及面非常广,从特朗普因何当选、今后日美同盟关系的走向到加拿大族群治理,再到TPP为何走向解体。米勒教授一一作答,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最后,杨鲁慧教授对本次学术交流活动进行了精到总结,她指出,在中国周边的南海、台海及东海局势日趋紧张的背景下,中美两个国家如何管控好分歧,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大国面临的新课题,米勒教授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不同视角的碰撞更有利于科研探索与创新。同时希望接下来亚太所师生能够与米勒教授有更多的交流合作机会,并再次感谢米勒教授的学术观点分享。会后杨鲁慧教授向来访的学者赠送了亚太所最新出版的《亚太发展研究》(第七卷)。
乔纳森·米勒(Jonathan Miller),现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FR)国际事务项目研究员,美国知名智库东西方研究所(EWI)高级研究员,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太平洋论坛日韩工作组组长兼研究员。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亚太安全与防务问题,尤其关注美国在亚太的日本和韩国盟国问题,并经常出席亚太地区1.5和2轨对话。其是《经济学家》、《外交》、《福布斯》、《新闻周刊》,《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