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17日,由中国东南亚研究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郑州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的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第九届年会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东南亚和平发展共处共生”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中国东南亚研究会会员单位的代表和东南亚研究领域的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亚太所所长杨鲁慧教授、研究人员麻陆东博士、范磊博士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了专题发言。
会议共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东南亚关系、东南亚历史与文化、东南亚国家政治、地区政治与外交、民族冲突与和解、社会政策以及南海问题等多个议题领域展开,在两天的热烈研讨中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16日举行的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在致辞中明确指出,东南亚研究在全国学术研究中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东南亚是联通“一带”与“一路”的汇聚点,也是最重要的节点。当前应该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助推东南亚国家更紧密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通过充分挖掘双方的历史文化与同文同种的优势,深化巩固睦邻友好的民众基础,让东南亚邻居更多地称为与我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好邻居、好伙伴。
亚太所杨鲁慧教授和范磊博士共同作了“族群与国家的互动:认同视角下的新加坡族群多层治理路径”的发言,他们在发言中指出作为较具代表性的多元族群国家,新加坡之所以能实现族群和解、建构起同一的国家认同以及和谐的族群关系主要得益于其成功的多层治理模式,通过这种由顶层设计主导、基层互动推动的治理路径逐步消解了族群与国家之间的结构性张力,建构起同一的“新加坡人”国家认同。新加坡的成功经验为世界上其他多元族群国家的族群治理提供了积极的借鉴。发言得到了点评人及与会学者的积极评价。
麻陆东博士作了题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视阈下东南亚水域海运通道安全合作探赜”的发言,他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全球物流量大幅度增长,这使得处于连接印度洋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重要海上通道的东南亚水域变得愈加重要,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繁忙的水域之一。随着近些年来东南亚水域海运枢纽地位的更加显著,该水域海运通道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大有不断趋于恶化的发展态势。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枢纽,能否实现海运通道安全成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一环。

中国东南亚研究会成立于1979年,由教育部主管,是整合国内东南亚研究领域学者的重要学术团体,在国内外东南亚研究学界享有盛誉。该学会实行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制度,目前已形成了四年一届的年会机制,今年是年会的第九届,第十届年会将于2019年在中山大学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