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晚,由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联合主办,亚太所亚太国家社会与人文研究中心承办的“社科与人文”系列讲座第十九讲在线上顺利举办,讲座题目为“须有个深爱做根:东亚视野中的王阳明孝论”,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曾振宇教授主讲。亚太所亚太国家社会与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帅副教授主持学术讲座。亚太研究所所长杨鲁慧教授致辞,并简要介绍了亚太研究所和“社科与人文”系列学术讲座的基本概况。南开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卢兴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陈晨捷副教授担任评议人。

讲座中曾振宇教授围绕着“须有个深爱做根:东亚视野中的王阳明孝论”这一主题作了四个方面的分析。首先,曾振宇教授解释了“见父自然知孝”的含义,并指出以孝诠释良知的普遍必然性;其次,曾教授分析了“知行合一”与“孝”的关系,他指出王阳明哲学中的“知”与“行”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知与行属于同一个行为的两个不同向度。在第三部分,曾振宇教授表示“耻”是唤醒良知的情感装置,“耻”属于本源情感,植根于人性内部,耻感的发生是人基于对道德人格的维护而在心理中产生的价值冲突;在讲座总结阶段,曾振宇教授表示王阳明哲学具有一定的早期启蒙色彩,并且在东亚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孝不是认识论层面的“它者”,也不单纯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应该”,它实质上已经成为审美境界意义上的观念。

随后,讲座进入评议交流环节。卢兴教授首先肯定了本次讲座主题的深度和前沿性,他认为“有个深爱做根”中的“爱”即是一种道德情感,随后又针对“阳明学说”中的“孝论”和“情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陈晨捷副教授指出“孝”在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东亚文化中是一种非常基础性的概念,是东亚传统文化区分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节点,并就从本体论的角度如何做到“致良知”提出了疑问,曾振宇教授一一回应。
本次讲座围绕着“东亚视野中的王阳明孝论”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剖析,通过本次讲座,与会师生对在东亚区域影响巨大的王阳明哲学有了一个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这为我们从学术层面重新激活东亚优秀传统文化,并拓展亚太研究的深度人文视野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文:侯雪晴
图: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