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由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主办的“周边研究与区域国别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举办。来自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科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10余所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外交部、重庆市社科联等政策部门的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周边国家研究与区域国别学的建设与创新展开深入交流。

开幕式由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林移刚主持。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历彬在致辞中指出,周边国家关系问题研究对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张亮重申了周边工作是中国外交的首要和关键,并强调加强系统研究和前瞻研判的重要性。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唐旺虎则从地方社会科学发展的角度肯定了本次会议的及时性和必要性。
大会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主持。中国驻东盟前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徐步从时代背景、核心问题与方法路径三方面阐述了周边区域国别研究的战略意义。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利君探讨了中印关系的现实与未来。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杨鲁慧系统论述了全球安全倡议如何引领中国与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黄承锋则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东南亚联动联通”,从实践层面提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

杨鲁慧教授的大会主旨发言主要是阐述了,全球安全倡议其核心理念是: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新型安全观。周边地区是中国繁荣强盛之基、安身立命之源、安全和睦之本,同时也是运筹大国外交的首要和基础。命运与共是构建中国新型周边国家关系,及休戚相关的地缘政治现实基础。全球安全倡议是以安全理念“战略引领周边”、构建中国新型周边安全关系的大国之道,是为世界提供“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及传播话语的公共产品。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周边安全,需要注重把握好“四个平衡”关系:需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平衡”关系;需要处理好长远规划与近期目标“远与近的平衡”关系;需要处理好“共建与引领的平衡”关系;需要处理好中国“主权安全与周边共同安全的平衡”关系。

本次会议设置三大议题。议题一探讨“周边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议题二聚焦“周边环境变化与周边塑造”;议题三围绕“区域国别学建设新路径”。本次会议汇聚多方代表,所涉议题兼具战略性、前沿性与务实性。参会代表围绕共建“一带一路”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议题,紧扣区域国别学具有高投入、强实践和跨学科的基本属性,研讨了未来应致力于构建中国自主的区域国别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切实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社会需求。
文:李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