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本所首页|本所简介|研究团队|本所动态|科研成果|留言薄
最新动态
·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举办“亚太...
· 亚太所两位教师赴日本山口大学...
·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举办“社科...
· 亚太研究所联办山东论坛第一分论坛
·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举办“社科...
· 亚太所学术代表团应邀参加“钟...
·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举办“社科...
·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举办“社科...
· 山东大学亚太所与日本山口大学...
·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举办“社科...
本所动态
您的位置: 本所首页>>本所动态>>正文
亚太所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亚太发展研究》第九卷出版
2024-09-01 10:50  

亚太所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亚太发展研究》(第九卷)暨“国别与区域研究论文专辑”,由所长杨鲁慧教授、赵玙佳副教授、钟诚副教授任主编,于2024年由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卷文集既是亚太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也是按照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议程设置要求举办第18届中日韩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重要学术贡献。

论文集汇总了来自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社会实践者的深入探索,重点分析论证了大国关系和亚太地区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第九卷筛选了30篇近40万字重要论文,其中涉及国际关系,东亚和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外交、传统文化与思想,能源合作、社会治理等多个领域。研究成果为促进世界及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经济合作、文明互鉴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践指导。

当今世界,大国间关系日趋错综复杂。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教授认为,美国将排他性的全球战略竞争嵌入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强调合作伙伴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战略认同,制定歧视性规则,导致区域合作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面对区域化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中国应该把参与和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作为对外经济战略的重点,根据不同地区的形势、特点和区域利益,制定不同的规划和行动议程。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秦亚青指出,当今世界又一次走到了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是选择对抗冲突甚至战争的方向发展,还是选择包容合作、和平稳定的秩序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事关世界的前途命运,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严峻考验。出现哪一种结局,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世界选择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这是实现世界稳定发展、有效全球治理和人类持续进步的重要保证。

东亚地区是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的重心地带。清华大学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刘江永教授强调,东亚地区目前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但潜藏着许多冲突的隐患。人类需要冷静下来审视一些决策思维惯性中有无值得反思之处,摒弃权力政治、地缘争夺与冷战思维,提倡全球协同主义,支持以联合国为中心共同构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国际安全合作系统。如何通过全球协同主义应对人类面临的挑战,争取实现可持续安全,也是摆在东亚各国面前的重要课题。外交学院原副院长江瑞平教授提出,中日韩合作与世界大变局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和高度互动关系。中日韩三国在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整体快速崛起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而这一历史进程也为中日韩合作的顺利展开和全面推进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尽管受到大国政治的干扰,中日韩三国依然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应当成为推进地区合作的强大动力。如何突破目前面临的阻力和障碍,继续推进中日韩合作向前发展,成为摆在三国政府和相关各界面前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吕耀东教授总结和分析了日本对华决策和政策变化的演变历程,提出日本国家利益的确立和追求,决定了其对华政策的偶然性、摇摆性、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日美同盟强化、日本谋求“摆脱战后体制”和修改和平宪法的政治右倾化背景下,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已经外溢到国际社会。中日两国间依然存在不可预测的不确定因素。未来日本对华政策能否坚持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原则精神,能否贯彻落实中日乃至地区“共同利益”的共识,将成为维护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重点围绕东北亚国际关系、地区安全、数字经济合作、社会文化交流、清洁能源合作等问题,从多个视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首席专家杨鲁慧教授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深入分析了后冷战以来日本海权战略从传统“防卫性”向扩张性战略的转变。这一新的转型打破了东亚地区原有的海上力量平衡,推动了东亚区域海洋军备竞赛的升级,使中国的周边海洋安全环境更为复杂化。2022年日本通过的三份国家安全保障文件,使日本自卫队获得了对外反击和进攻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标志着日本战后“专守防卫”战略向进攻性战略的重大转变。日本的国家安保战略调整不仅是日本试图摆脱战后体制的国家布局,并且对东亚及国际安全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子课题负责人赵玙佳副教授聚焦于东北亚地区数字经济合作的现状与挑战。在中美战略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权力竞争的核心领域。虽然东北亚国家在数字经济合作中具备潜力,但美国主导的数字经济联盟正在排斥中国,这种竞争态势严重阻碍了区域合作的深化。俄乌冲突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治理的分裂,对东北亚数字经济合作的负面影响在数字产业能力和数字贸易规则方面尤为显著,这些挑战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重大威胁。

子课题负责人钟诚副教授强调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历史与文化因素在东亚区域共同体构建中的关键作用。尽管中日韩三国在经济合作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历史问题和文化差异仍是全面合作的主要障碍。通过深入理解三国的历史文化关系,区域合作和经济互信得以更有效地推进,从而避免因历史和文化因素引发的冲突,为RCEP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研究成果为深化东亚社会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重要建议。

子课题负责人李昕蕾教授探讨了在RCEP框架下推进中日韩清洁能源合作的潜力。作为全球重要经济体和碳排放大国,中日韩三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对于全球低碳转型和绿色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三国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合作成为区域发展的关键。但是当前中日韩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RCEP的制度保障和规则体系为推动东北亚自贸区的清洁能源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和促进合作便利化,中日韩有望在构建区域清洁能源产业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子课题负责人王鹏权副教授回顾了美国自“重返亚太”战略以来的外交调整,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国将亚太地区作为地缘政治的优先区域,通过“亚太再平衡”和“印太战略”维持其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拜登政府上台后,进一步修复和强化了与亚太盟国的关系,推动联盟多边机制的联动效应。美国亚太联盟外交正在向深度印太化、复杂网络化、多域复合化和意识形态化的方向演进,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联盟体系赢得对华战略竞争,并延续美国在21世纪的全球霸权。

文:赵玙佳 李梦丹

关闭窗口

山东大学亚太研究所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山大南路27号邵逸夫科学馆; 山东省青岛市滨海路72号华岗苑